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新闻 > 正文
【学术报告】朝鲜语专业韩建博士—— 从乡歌到韩流文学:韩国文学的千年蜕变



2025年10月21日,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韩建博士于文华楼404教室成功主讲题为“从乡歌到韩流文学:韩国文学的千年蜕变”的学术报告会。此次报告会旨在系统梳理韩国文学自古代至当代的演进脉络,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内容翔实、逻辑严谨的学术交流会。



报告会伊始,韩建博士以韩国古代文学(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三国时期文学的萌芽特征。通过对《好太王碑》等金石文献及崔致远《桂苑笔耕集》等经典文本的深度解析,揭示了在汉字文化圈影响下韩国文学的早期形态,重点探讨了乡歌作为韩国最早民族诗歌形式的艺术特质,以及统一新罗时期“吏读文”的创制对文学传播与发展的奠基性作用。

在高丽王朝(918-1392)文学研究部分,韩建博士聚焦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文学精致化转型。结合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中的现实主义诗作与《高丽歌谣》的世俗化表达,剖析了该时期文学在宗教精神与世俗诉求之间的双重维度,同时从文化传播学视角,专业阐释了训民正音创制的文化价值及其对文学语言革新的深远影响。



针对朝鲜王朝(1392-1910)文学,报告会系统梳理了儒家思想主导下的文学重构历程。从性理学者的文学伦理主张到实学思潮引发的文学观念变革,从汉文散文的伦理叙事到韩文文学的本土化发展,韩建博士以《春香传》等民间文学经典为案例,深入论证了该时期文学演进与社会结构变革的内在关联性。

在近现代文学(1910-1945)研究章节,韩建博士聚焦殖民语境下的文学抗争主题。通过对李光洙《无情》、尹东柱《天、风、星、诗》等代表性作品的文本分析,厘清了韩国文学在民族危机中的身份觉醒脉络,系统阐释了启蒙文学、无产阶级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发展路径及其历史价值。

关于当代文学(1945-2020),报告会以半岛分裂后的文学格局为核心,对比分析了南北朝文学的差异化发展轨迹。结合韩江《素食者》、金爱烂《外面是夏天》等作品的艺术特质,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韩国文学的多元创作形态与跨文化传播态势,揭示了其在全球文学场域中的独特定位。



报告会尾声,韩建博士就韩国文学传统的现代传承与未来发展展开理论阐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古典文学的现代性转化、数字媒介时代的文学新形态,以及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困境,为听众构建了韩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认知框架。

此次报告会史料扎实、论证严谨,既实现了韩国文学发展脉络的宏观梳理,又完成了关键文本的微观解析。韩建博士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清晰的逻辑阐释,带领在场师生深入理解韩国文学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报告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交流深入,获得师生一致认可。


撰稿:韩建

初审:李晓媚

复审:HANG XU

终审:商薇


学院简介  |  联系我们  |  活动新闻
版权所有  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长春光华学院北区第一教学楼5楼  联系方式:86-0431-82608886转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