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为打破语言学习的课堂边界,让课本知识与鲜活文化深度融合,9月14日,朝鲜语系组织实用交际韩语微专业全体同学,在朝鲜语系主任胥思名的带领下,与朝鲜语系教师刘文华、陈丽丽、房威、宋晶阳和韩国外教千宝蓝,及朝鲜语系2022级学姐共同前往曙光朝鲜族民俗村,开启一场“从课本到田野”的“语言+文化”实践之旅。
上午9点,满载师生的大巴从学校出发。出发前,朝鲜语系教师团队早已贴心备好矿泉水、面包、香肠等早餐,让同学们在奔赴目的地的途中,既能补充能量,也能提前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温暖氛围。经过1小时车程,上午10点,师生们顺利抵达曙光朝鲜族民俗村,独特的朝鲜族风情瞬间将大家带入全新的学习场景。
在民俗村内,同学们首先围绕传统建筑、农耕农具与民族服饰展开参观。尖顶飞檐的朝鲜族民居、刻满岁月痕迹的犁耙与石磨、色彩艳丽且纹样精巧的韩服……每一件展品都成为“活教材”。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用课堂上学过的韩语交流感受,让语言表达自然融入文化观察,实现“学用同步”。
10:30,师生们走进民俗村外的稻田区域。金黄稻浪翻滚,清甜稻香萦绕鼻尖,同学们沉浸式感受田园风光。随后登上观景台,一幅色彩鲜明、构图生动的稻田画映入眼帘,大家纷纷用韩语惊叹,此刻的语言不再是生硬的词汇,而是传递情感与体验的工具。
上午11点,民俗村中心广场的打糕制作体验,让实践氛围达到高潮。工作人员演示完制作流程后,同学们轮流握紧木槌,在“砰砰”的节奏中捶打蒸熟的糯米。过程中,千宝蓝外教还用韩语讲解打糕在朝鲜族节日中的意义,同学们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相关文化词汇,在协作与欢笑中深化对传统美食文化的理解。
11:30,辣白菜制作体验接力开启。每位同学都领到装有白菜、辣椒面、大蒜等原料的工具盆,讲解员用韩语词汇介绍原料,同步讲解腌制技巧与发酵原理。同学们认真涂抹酱料、按压原料,不仅掌握了辣白菜的制作方法,更通过动手实践,理解了这道传统美食背后“顺应时节”的饮食智慧。
中午12点,师生们共享传统韩食午餐。大酱汤的浓郁、明太鱼的鲜嫩、黄牛肉的细腻……每一道菜品都成为“味觉教材”。用餐时,同学们在轻松的饮食场景中锻炼口语,让语言学习更具生活气息。
下午1点,师生们走进村内的韩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零食、日用品包装上的韩语文字,成为天然的“词汇库”。同学们一边挑选商品,一边辨认韩语词汇,实现“购物即学习”的趣味实践。
下午2点,带着亲手制作的辣白菜、打糕,以及满程的收获,师生们乘大巴返校。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用交际韩语微专业的同学们跳出课本,在田野与民俗场景中解锁了“语言+文化”的学习新方式,更助力朝鲜语系探索出微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未来,朝鲜语系将持续推动“课堂+实践”融合,让语言学习始终与文化体验同行,为学子成长为跨文化交际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撰稿:胥思名
初审:胥思名
复审:孙玲琪
终审: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