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6月25日下午2:30分,俄语专业教师张胤哲博士在一教423教室为俄语系大一学生作题为“中俄数字文化对比”的学术报告,本场报告会旨在引领学生走进中俄数字文化的深层逻辑,揭示数字文化背后的历史、宗教与语言密码。
张胤哲老师指出,数字不仅是计数工具,更是承载文化价值观的符号。她强调,理解数字文化对减少跨文化沟通成本、提升合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中国数字“8”因谐音“发”象征发财,而俄罗斯数字“7”则因东正教影响被视为神圣与完美。
报告中,张胤哲老师详细分析了中俄数字文化的差异根源。中国数字文化受儒家思想、道教及佛教影响,偏好偶数(如“6”“8”),忌讳“4”(谐音“死”);俄罗斯数字文化则深受东正教的影响,“7”象征三位一体,“13”因《圣经》被视为不吉利。张胤哲老师通过商务、日常生活等场景案例,生动展示了两国数字偏好的实际应用,如中国婚礼选“9月9日”(谐音“久久”),俄罗斯建筑常含“7”元素(如七座钟楼)。
针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数字误解,张胤哲老师提出了“识别差异——主动询问——调整方案”的应对流程。
报告最后,张胤哲老师鼓励学生通过数字文化理解中俄民间交流的深层共鸣,大一学生们表示,这场报告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也让他们意识到语言符号背后的文化逻辑。
此次报告以小见大,通过数字这一微观视角,展现了中俄文化的丰富性与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跨文化学习范例。正如张胤哲老师所言:“数字无国界,但数字承载的文化密码却有温度。”
撰稿:张胤哲
初审:李晓媚
复审:HANG XU
终审: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