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独一无二的经历,我会永远珍藏于心
现在想来,还是跟一场梦一样——从考“国才”初级、中级,到获得内推的出走世界项目免费体验名额,再到真的成团出发去河西走廊——这场梦是如此栩栩如生,美得不真实。
我其实是偶然间在公众号看见“国才”和“出走世界”的合作,简直是双重狂喜,因为我也一直关注着“出走世界”这个义工平台,并深深地热爱着志愿服务。毫不犹豫,我报了名,通过了学校的审核,完成了“出走世界”的面试,直到好友兴奋地晃着我的肩膀让我看最新的推文,我才知道原来全国只有三个免费名额(国才证书持有者优先),而我是其中一个。
俗话说好事多磨,因为疫情项目推迟了一年,在21年的暑假才得以成行,但这丝毫没有减退我的热情。西北,尤其是敦煌,我只在书中和网络窥得一角,它慢慢地在我心中扎了根、开了花——这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旅行。
出发前的整整一个月,我都在期待中入睡,似乎连生活都变得生机盎然。7月31号,我带着满满登登的行李箱乘上了去往西宁的飞机,在四个小时的飞行后,我站在了河西走廊之旅的起点。周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连空气都显得格外寒冷。办了入住,和刚认识的小姐妹娜娜从拘谨聊到相见恨晚,未来的7天也会妙趣横生吧?
第一天是自由行,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在群里三五成群地结好了伴,我不禁笑起自己之前无谓的担忧,当时还是我第一个在群里发言的呢。我与两人同行,素昧平生,男生大我五岁,女生小我一岁,相处得竟十分自然。
我们一同去了拉脊山和塔尔寺,爬上海拔3840米看五彩的经幡在蓝天白云下随风而动,在橘红的夕阳里看藏族喇嘛朝拜诵经。后几日认识了领队“大头”,还有全车26个同行者,有父子、有夫妻、有情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
我们一起走过了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嘉峪关、莫高窟、敦煌夜市、鸣沙山月牙泉、翡翠湖、茶卡盐湖、莫河驼场、青海湖……
我们在神秘肃穆的莫高窟窟顶做草方格治沙,在竹简上写自由挥洒的敦煌体,在波光凌凌的青海湖边捡垃圾、骑行、骑马,在有狼毒花和鼠兔的草场上用望远镜捕捉普氏原羚,在篝火旁围着圈载歌载舞……
去莫高窟的那天晴空万里,所有人都全副武装,敦煌研究所治沙站的老师领着我们一行人从景区入口往里走,沿途看着那些极具历史风情的建筑,直到在治沙站坐下休息,我们才知道原来已经到了莫高窟顶,向外望去这片光秃无人的黄沙下面,是千百年来的千佛无量。经过数代人的亲身试验,最有效的治沙方法就是扎草方格。
三人一个小组,用沉重的铁锹划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四方格,铲起一旁的干草铺在四方格的边上,用力向上举起铁锹,再猛的一砸,干草就牢牢地扎在了沙里,接着用铁锹的面铲出四方格中心的沙,形成一个倒金字塔,最后把干草往缝里塞一塞收边,一个草方格才算完成。一阵风来,卷起一股细细的沙,但它只在草方格里打转,像是封印在了里面。我抬眼看去,面前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全是草方格,最远处的地方草已经枯成了酱色,但依然起着防沙的作用。
我、娜娜和老韩做了五六个,胳膊已经酸痛得不行,即使戴着口罩,风沙也呛得人嗓子发紧——那祖祖辈辈的治沙人呢?他们又是怎么过来的?我看到治沙站的人们满脸通红,胳膊甚至红的发黑,手掌上覆着一层厚厚的茧,头上滑落的汗流过我的眼角,掩饰我红了的眼眶。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志愿服务,我能亲手摸到历史,我能亲手创造未来。
治沙之后我去看了莫高窟的其中八个洞窟,那些菩萨佛祖或坐或卧,似笑非笑,历经千年,每一位仍是悲悯慈爱,在昏暗中似乎亦有淡淡的金光,我仿佛看见了当时一心礼佛的僧人、技艺精湛的工匠、祈求庇佑的帝王,壁画上的飞天、百兽、花草,它们都是活的,那样个性鲜明。我想,纵使世人不信佛,也愿意守护他们,这是我们的历史,这是我们的文化,莫高窟顶上那座小小的治沙站,是一种坚守,是一种信仰。
我最深刻的一段回忆是在鸣沙山月牙泉,不止是大漠的壮丽落日和小周给我拍的照片。我是个恐高症患者,即使是游乐场的小摩天轮于我而言也是难于登天,但在那个晚上,我身着一袭红裙,在老韩和小王的搀扶鼓舞下,爬上了最高的一峰沙丘。一步一陷,手脚并用,夜色一点点吞噬着光亮,我甚至吓到了一对下山的情侣。等我摔坐在沙丘顶上,已是过了零点,我振臂高呼,然后一声长叹,我说:人生又能有几回疯狂?我们都还年轻!
那天晚上的星星可真美,它们慢慢汇成了一条银河,闪烁的光辉洒在沙子上,我不禁捧起一抔,宛如细碎的钻石流泻于指缝。他们在说着自己的过往,我静静地听着,又想起傍晚时骑的那峰骆驼,它有些累了,一只驼峰歪着,我松松地把着缰绳,它便晃晃悠悠地朝前走着,我摸了摸它的脖子。如果,我能夜夜感受那里的风,那该多好。后来我意识到,我是忘不了那种激情和浪漫,还有萍水相逢的人们真诚的对谈。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大学生来说,没有想过因为一次考证而有这样的际遇,夸张点说,改变了我的处事方法和三观。在旅途中遇到的突发情况,有很多是我第一次碰到的,我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汲取别人的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我体会到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思想,感受到他们的不易和我不曾发觉的生活中的快乐;我认识了好几种民族语言,学习了地形地貌、动物植被,知道了如何治沙植树,如何尽自己的努力去保护环境。
身边的很多人没有勇气去舒适圈外闯一闯,可是我们终将是要走上社会的,早点迈出自己的圈子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和事能更顺利地与社会接轨,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有老师和学校的保驾护航,这一年老师们陆陆续续和两个平台多次进行对接,做了很多后勤工作,我才能完成这样一段平安且多彩旅程。
再旖旎的梦,也会迎来天亮。我迟迟没有落笔去回忆那七天,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怕收不住笔,也怕收不住眼泪。我很感谢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感谢“国才”,感谢出走世界,感谢河西走廊之旅遇到的所有人。这是独一无二的经历,我会永远珍藏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