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团队建设 > 课程建设 > 正文
以产出导向为灯塔,掌云端教学的舵——俄语系许晓菲老师《俄语口译》课程线上教学案例分享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俄语口译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选修课

教学班级:俄语19407-08

学生人数:47

授课教师:许晓菲

 

师生相聚在云端课堂,已经成为当前的常规化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使师生在物理空间上被分隔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弱化,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难以监控,为了使现场感增强,营造出“面对面”的交流氛围,也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提高教学的参与度,我们通过腾讯会议、钉钉等直播平台授课,而且师生全程出境。在线教学中,我们仍然要着眼于学生的“学”,立足于老师的“导”,依凭于资源的“用”,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如图所示。


 

  

   一、着眼于学生的“学”听说读写译结合,语言技能综合训练

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为了使口译课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我们需要不断为学生制造机会,充分练习,指导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如听译、视译、影子练习、情境模拟和自由练习等;同时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达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尽量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听:课前利用“喜马拉雅”APP预听教材录音并完成预习;课上边听录音边讲解;课后复听完成听记作业和背译。

说:课上“学伴”角色扮演,“发言人”和“翻译”交替传译。

读:课前预习,课上练习。

写:课后完成听记作业,利用书写强化记忆和语言的准确性。

译:课上“学伴”逐句互译,课下“互译练习”视频呈交。


  1.  


二、立足于老师的“导”:不断驱动,以产出成果为导向

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产出成果为导向,实施“驱动——输入——形成——输出——评价”的循环。课上、课下双向驱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子”;课上加强课程学习和理论学习;课中形成知识和技能,重视表达;课上和课下提供机会实践,以语言输出为目标;课下通过交流和反馈,实现师生互评;继而再次驱动进入下一轮学习过程。


 


我们向学生的课下“要时间”安排学习任务,向课上“要成果”语言输出。学生们在课下学习俄罗斯经典歌曲《喀秋莎》后,以不同形式的视频呈现,原本计划的“演唱会”竟然意外收获了一场“手风琴表演+独唱+歌唱组合”的“云端音乐会”。学生们也兴致盎然地和我分享他们的喜悦。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他们反复练习、不断精进、多次录制,既学会了演唱歌曲,了解了俄语歌曲的翻译技巧,同时还提升了学习俄语的兴趣。




 


 

(手风琴表演)


 

(独唱)


 

(歌唱组合)


   三、依凭于资源的“用”:同课异构,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针对相同的教学材料,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例如:分别在不同课型上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播放同一段原版视频,内容为难度中等的视频材料,内容是对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居民的街头采访,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任务和要求上有所区别,设计不同的“问题链”:对大二学生的要求是听出并识别出18位受访者提及的14个国家名称,并简单叙述自己喜欢的国家及原因;针对大三学生,以培养他们口译的“三度”为目标,即速度、强度、准确度,重视书写与听说能力结合共同训练,要求他们以视频中运的不同句式转述受访者喜爱的国家,并说出原因,同时对自己喜欢的国家做半分钟表述,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价值素养。视频中圣彼得堡的受访居民中,多人表达自己最爱的是祖国,学生们在口语表述中也表达出自己热爱祖国的山川、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自豪、为祖国的发展努力奉献。


 

 

 

总之,在教学的路上,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地向外探索与向内自省,以产出导向为灯塔,掌云端教学的舵。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2022年5月13日

学院简介  |  联系我们  |  活动新闻
版权所有  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长春光华学院北区第一教学楼5楼  联系方式:86-0431-82608886转60601